当前位置: 主页 > 滚动 > 内容页

黄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“庄浪路径”

2023-08-16 22:50:03 来源:中国经济周刊

《中国经济周刊》 记者宋杰 | 甘肃报道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马铃薯是全球13亿人口的主粮。2015年,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,马铃薯成为继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。与谷物类粮食不同,马铃薯的栽培是依靠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的同源四倍体物种。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,马铃薯的遗传改良进程缓慢。

近期,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从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,由该单位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庄薯5号,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。这是继国审品种庄薯3号之后,又一个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后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品种,并取得走向全国的“通行证”。

“小小土豆”只是缩影。在庄浪,产业振兴撬动的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马铃薯产业。这个黄土高原上的中国第一梯田化模范县,正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“庄浪路径”。

小小土豆也能“高质量”发展

“我们依托脱毒种薯原种网棚繁育技术,在石峡村投资360万元,建成马铃薯网棚180座,占地300亩。预计年产马铃薯优质原种600吨,为全县6.5万亩商品薯基地提供优质一级种。”庄浪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谢文斌说。

时下正值马铃薯田间管理的黄金期,在郑河乡卢洼村一社,马铃薯种植大户李海军和工人正在田间除草。从2022年开始,在外创业的李海军返回家乡注册组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当年一次性流转土地1000多亩,种植有机马铃薯、玉米和小麦。

像李海军一样的马铃薯种植大户,庄浪县有600多户。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,庄浪县种植马铃薯36.5万亩,马铃薯鲜薯总产量预计可达54万吨,总产值5.8亿元,种植马铃薯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。

在马铃薯加工产业链条上,庄浪县已初步形成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生产经营模式,通过土地流转,调整农业结构,增加农民收入。

当地马铃薯深加工和销售的代表性民营企业——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先后建成4条马铃薯精淀粉、粉条和蛋白生产线,年均收购加工马铃薯原料30万吨以上。企业负责人朱建勋说:“近年来,我们持续延伸产业链条,开发了流汁宽粉、马铃薯纤维等多种产品,进一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。”

生态治理显成效:

现代梯田生态果园成“致富田”

吊沟村是当地一个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山村,从1964年开始,群众用铁锨、头、手推车、架子车等简易工具,历经30多年,将3600多亩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,昔日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为肥沃的“温饱田”,粮食亩均产量由不足100斤提高到500斤,温饱问题从此解决。

1998年以后,吊沟村深入实施高标准梯田建设,统筹推进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综合治理,大力发展苹果、肉牛、马铃薯等富民产业,推动整村脱贫摘帽,群众把梯田亲切地称为“小康田”。

5月15日,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庄浪县调研时指出,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,始终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,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加力推进招商引资,下功夫打造主导产业,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整体跃升。

近期,站在吊沟村梯田生态产业开发示范区观景平台上,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眼前是一片精心打造的现代化梯田生态果园。果园从2018年开始栽植,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,推动苹果产业向绿色、有机方向发展。采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承包大户+农户”模式,规模流转承包经营2600亩,带动农户入股分红、就地务工增加收入。

水洛镇党委书记姚思俊介绍说,目前,该区域正处在初挂果期,亩产1500斤、收入5200元;盛果期亩产可达5000斤、收入17500元,总产值将达到5200万元,扣除成本全村人均收益2万元以上。

如今,梯田地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致富田”。吊沟村依托梯田资源优势,栽植有机苹果3000亩,配套产业路网23公里,建成平凉红牛养殖小区2处、生猪养殖小区4处,形成了果、畜、肥循环利用模式。

庄浪县副县长朱小勇表示,要招商引资建成自动化分拣包装、贮藏保鲜销售和果品加工生产线,强龙头、延链条、聚集群,健全线上+线下销售机制,不断提升梯田有机苹果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,走好梯田为基础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子。

探索农旅文深度融合乡村振兴路径

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地处关山林缘区,气候高寒阴湿,林地多、耕地少,发展种植业和其他产业没有明显优势。像这一类区域,通过怎样的运作模式才能让村民增收?

近年来,该村编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,相继建成采摘体验园,推进文旅、农旅深度融合,走出一条党建引领、旅游带动、多元增收的发展新路子。

村民李永红接受记者采访说,他以前在外打工,如今通过在家门口摆摊设点,经济收入颇为不错。村党支部书记朱茂义告诉记者,村上扶持群众发展农家乐,开办游乐项目,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,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 17 万元以上。

如今,乡村旅游产业链正在庄浪县全面延伸。该县朱店镇吴沟村借力苹果产业打造苹果景观平台、网红打卡广场等,推动苹果产业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;通化镇陈堡村依托景区资源和区位优势,依山建成集农耕体验园、古堡军事园等于一体的原生态体验园;郑河乡上寨村以山水田园“塑形”,融入全县文旅康养产业链规划。

甘肃省政府原参事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刘举科教授认为,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实际上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“田园村镇”建设,乡村人居环境改善,群众收入渠道增加,呈现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双赢双促的新局面,为县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有益探索。

该县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建设项目一期已经成熟运营的282座大棚里蔬菜长势正旺。种植经营大户程康宁说:“这个棚能育苗45万株以上,育苗周期20天左右,共有西红柿、黄瓜、芹菜等12个品种。”

而在庄浪县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,吊挂的第一批菌棒已全面成熟,每个棚的收益预估在1.6万~2.8万元左右。南坪镇党委书记宋平江介绍说,这一项目可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务工年收入400万元以上。

庄浪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张芸表示,以链长制为抓手,做强产业,庄浪县持续在“农头工尾、粮头食尾、畜头肉尾”上下功夫,推进牛、果、菜、薯、药等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,重点谋划平凉红牛、优质苹果、设施蔬菜、马铃薯、中医中药、文旅康养等九大产业链。

(本文刊发于《中国经济周刊》2023年第15期)

(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周刊)

标签:

发展
大型“充电宝”上岗 国内最大单体用户侧储能项目“满充满放”运行
今天(8月15日),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单体用户侧储能项目,重庆璧山综合
绿色保供!镇海港区助力甬绍金等地迎峰度夏
“华盛167”轮运载逾6 3万吨电煤;“安华山”轮运载逾5 1万吨电煤;“
多瑙河航线回归 2024年欧洲内河游轮航线有了新变化
随着出境游市场升温,备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欧洲内河游轮体验又将有新选择